随着养殖水产品产量的增加,一味追求高密度放养和提高产量增效的措施,对养殖环境,特别是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。尤其是养殖池塘底层环境,严重破坏池塘的原生态平衡,养殖水环境恶化,一旦**过养殖物体的适应范围,鱼虾螃蟹会处于应激状态,降低其正常生理功能,表现为厌食、虚弱、致病,甚至死亡。池塘投喂大量饵料一段时间后,残留饵料和动物粪便沉积在池底,造成底质恶化,产生有害物质和抑制水产品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,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改善底质,水质符合各项指标,营造良好水环境,促进水生生物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池塘产生底质恶化伤害
1.耗氧增加
在高密集的养殖条件下,大量的饵料残渣和动物粪便中的藻类会沉淀在池塘底部,**质含量过高,导致底部发生恶化现象,造成水质腐败,在缺氧条件下,**物会发酵分解,这些物质有很强的好氧性,会消耗体内的氧气。
2、水中有毒物质大大增加
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,**物也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。如:氨氨、、、、**酸、亚盐等。这些物质大多对鱼虾蟹有很大的毒害作用,它们会在水中不断积累,轻则影响鱼虾蟹的生长,增加诱饵系数,增加养殖成本。严重时会引起中毒和泛塘,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3、PH值不平衡
在淤泥较多的池塘,淤泥中的**物会发酵产生**酸和无机酸,酸化底质和水质,pH值会下降显著。Ph值对鱼虾蟹呼吸等有很大的影响,当pH值**过适当的限度时,就会影响鱼虾蟹的呼吸,导致新陈代谢下降,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的异常变化,成为健康养殖的一大障碍。
4.有害细菌繁殖
水体环境的恶化,容易使养殖动物抗病能力减弱,发生病理变化而致病,甚至死亡。另外,当底质恶化时,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,当水中的有害细菌达到一定数量时,养殖动物可能会生病,尤其是虾蟹底栖水生动物,底部恶化带来的危害更大。
改良底质的重要意义
根据养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,池塘增加淤泥,底质恶化(池底气味)是池塘底部耗氧增加,PH值失衡,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增多的罪魁祸首,是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,池塘恶化轻则使鱼虾蟹摄食量下降乃至停食。蟹食夜间爬上岸,进而病害发生与蔓延。重则鱼虾蟹中毒泛塘,出现大量死亡。
底净适用于鱼、虾、蟹贝、海参、海蜇等各种养殖水体,过复合盐≥20%、富含臭氧化物、增效剂、渗透剂等,主要作用于增氧、除黑、除臭、改底。多用于倒藻,阴雨后虾蟹、鱼、海参、贝类、海蛰等水产动物因底层缺氧,恶化导致的应激不适;改善中后期养殖水体分层、底热造成的养殖动物各种不适症状;间接提高底层溶氧,破环厌氧菌生长环境,改善底质,提高养殖动物摄食量;并去污除害:①改善塘底通透性,分解底部残饵粪便,减少塘底**质含量,消除由塘底恶化引发的底热、变黑、发臭等问题。②降解因塘底或水质恶化而产生的、氨氮、亚硝。